道里区教育资源网 
欢迎光临道里区教育资源网!您是第1286305个来到本站访客!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联系我们
教研课程 Teaching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资源网负责人:赵国强
  • 24小时受理服务:
    156-4567-0007
  • 哈市道里区政府办公室
    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
    哈市道里教师进修学校
初中语文教研员——孙天经当前位置:首页> 基础教育> 初中语文教研员——孙天经
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讨论如何构建幸福课堂
  • 作者:孙天经
  • 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 发布时间:2017-05-08
  • 历史评价:
  • 点击量:7982  
本资源简介

网络教研时间为:2017年5月11日——2017年5月18日

(所有教研研讨资料终身记录

以下是对【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讨论如何构建幸福课堂】的评论
    登录后评论
全部评论(86)
  • 评论人:刘翠丽

    2017-05-10

    96中陈秀波,刘翠丽:教学中,教师要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体会、抒发情感.幸福教育,快乐读书”,这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是能够享受到幸福。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样能体现在语文学习中.对生活中发生的事,引导学生去关注,并且进行思考、评说,同样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一方面.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引导学生观看并评论电视台热播的《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并指导学生通过练笔的形式,去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品味幸福。

    回复
  • 评论人:杨燕

    2017-05-10

    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统领教学,以课标作为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深度学习和跨学科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新趋势。

    回复
  • 评论人:吴金玲

    2017-05-1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给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好的理解学生,并培养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学习习惯,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学会与知识对话,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培养脉络化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并且多方评价。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回复
  • 评论人:李成欣

    2017-05-10

    幸福课堂表现在课堂中时,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感受,鼓励学生质疑,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和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对一些疑难问题,同学间主动交流,互相补充,甚至激烈争论。这样才能让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学有所获,感觉到每一天的充实幸福!如在学习史铁生《我的梦想》一课,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作者对人生梦想的追寻及独特定位后就可以在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后畅所欲言。师生可以在分享每个孩子追寻梦想的历程中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精神追求,切实感受到语文课堂上的幸福充实。

    回复
  • 评论人:孔庆辉

    2017-05-10

    一、重视积累 一棵树,根扎得越深,枝叶就会越繁茂。若“文质无所底”,学问就不会真正长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到底什么才是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幸福活水呢?我觉得是积累。小到一个词语大到一次文学体验感悟的积累,都会成为活水中的一滴。词语运用的积累,作品解读的积累,当然可以是名家之评,也可以是自己之悟,理解作品手法的积累,文化历史的积累,现实生活素材的积累,当下社会现象评论的积累……平日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有意识的群体积累向独立自主的个体积累过渡,最后使其形成终身自主积累的习惯。随着积累范围的扩大,积累数量的增加,无数的水滴便汇聚成了一泓滋养语文课堂的幸福活水。 二、关注个体呈现 学习是接受指导,实践体悟和反思完善的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配合教学进度,有些课堂就会把三个必不可缺的环节压缩成一个环节——接受指导。知识经验的量大,违背了科学的认知规律,致使学生消化不良。最后,我们所谓的宝贵知识经验就成了左耳听右耳冒的无趣唠叨。有些课堂,在实践体悟环节,安排学生不超过1分钟的独立思考,最后所谓的举一反三也好,举三反一也好不过成了一室凝结的空气;有些课堂匆忙安排不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和分享,最后变成了几个人大眼瞪小眼的静默或是脱离主题的小吵闹。至于反思完善,消化过程经常被总结代替。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他们会生出挫败感。我觉得幸福课应该尊重个体体验,尊重个体差异性,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和空间。实践体验,反思完善都是不可少的,无论学生在其中得到了知识经验还是产生了质疑困惑。这都是一种有效的收获,并且这种有效的收获可以使学生生成一种个体存在感的自我认可,而这将使其产生幸福感。 三、重拾文化功能 语文是工具学科,但它有自己的人文性。片面强调实用功能,有时就会让人简单地把自然科学中的法则移植到语文学科来,陷入偏重技术分析的误区,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文本本来具备的文化功能流失,课堂失去情味。而重视作品中的形象性和阅读表达中个人感受的独特性,课堂就会生动感性起来,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会使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是幸福的课堂。

    回复
  • 评论人:张霞

    2017-05-10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涉及到语文学科则需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所以我觉得应该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阅读和表达。所以我觉得培养核心素养应重视阅读、、重视积累、重视思考、、重视表达、而课堂上应起点高一点、容量大一点、,难度深一点,要相信学生,拓宽孩子的视野。

    回复
    钱海江: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要使学生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有了以上的认识,学生就能带着兴趣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课堂。
    钱海江: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要使学生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有了以上的认识,学生就能带着兴趣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