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区教育资源网 
欢迎光临道里区教育资源网!您是第1256252个来到本站访客!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 联系我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评论详情 Comment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资源网负责人:赵国强
  • 24小时受理服务:
    156-4567-0007
  • 哈市道里区政府办公室
    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
    哈市道里教师进修学校
评论详情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详情
  • 资源标题:《掌声之“落”字辨音》教学微课

    单位:哈尔滨市欧洲新城经纬小学校   作者:王新

    详情评论:我是哈尔滨市道里区育新学校评审专家王睿,个人觉得王老师这节微课设计非常精彩。尤其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运用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寻未知,以小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是王老师教学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接下来的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练习内容复习新知又贴合学生生活,这是一节非常优秀的多音字教学示范,王老师的这节微课是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

  • 资源标题:

    单位:   作者:

    详情评论:通过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把教育变成学习,把学习真正变成学智慧。把培养学科能力、思维方法作为最高的学习目标。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激发出来的,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宽松活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资源标题:《让美术课迈上新台阶1》

    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王晶

    详情评论:这一课题的实施,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美术欣赏教育的开展必须以教师正确的儿童观、艺术观、儿童艺术观、儿童艺术教育观等一系列观念的变革为前提。

  • 资源标题:《大家动手作条龙》教学设计

    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王晶

    详情评论:从最初接受绘画教育的儿童,到美术院校的学生,都遵循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古训,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力苦练着各种“基本功”,认为这才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基础,但到头来却发现对基本功的过分专注偏偏抑制了创造才能的保持和发挥,即使有的学生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他们的总体的艺术感受力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对艺术真谛的探索甚至尚未入门。

  • 资源标题: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魅力

    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宁魏

    详情评论:儿童对抽象作品所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 艺术家本身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而儿童则透过对这些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作品和解读和欣赏,也引发和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 资源标题:小学美术学科欣赏教学

    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宁魏

    详情评论:从儿童未来发展的需要看,大多数儿童将来都不会成为艺术家,但他们的生活总会与艺术有关联,在他们的未来生活中,每个儿童都会接触到艺术,这却是必然的。我们可以根据美术理论的提示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来选择和安排美术欣赏的内容。儿童美术欣赏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尝试。 首先抽象性的作品。如西洋画欣赏部分可以选择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在中国画欣赏中可以选择吴冠中的《冰天雪地》、《小鸟天堂》等作品。正因为儿童的知识经验少,思维框框也少,当他们面对抽象作品时阻碍反而也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更容易与这些作品达到默契和相通。这就是说,对于具象作品,儿童的起点一般来说是低于成人的,但对于抽象作品,因为儿童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尚未受到抑制,他们的起点可能在成人之上。 教学实践证明,对齐白石是鱼、虾图,瓜果、蔬菜图,徐悲鸿是奔马、群狮图,吴作人、李可染的动物画,米勒的《拾穗》、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一些作品,儿童是很有兴趣,也是完全可以欣赏的。这些作品都描绘了儿童较为熟悉的事物,或有一定背景和情节是动态人物,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这些事物及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事物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通过对这些美的艺术的欣赏,儿童变得对美的事物更敏感了,对人物命运的体察更加细致和富有同情心了,情感体验也更丰富了。同时,对有关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意义的讨论和介绍,也扩充了儿童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并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有益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