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阳德育】共建美好家园
- 发布者单位:哈尔滨市红阳小学校
-
发布时间:2021-03-31
- 点击量:194
【红阳德育】共建美好家园
李海欧 报道
一、四大分类
目前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二、垃圾分类小误区
误区一:大棒骨是厨余垃圾。事实上,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它垃圾”。类似的还有玉米核、坚果壳、果核等。
误区二:厕纸是纸,不算可回收“纸张”。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陶器、烟盒等。
误区三:厨余垃圾装袋扔进桶。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厨余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厨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误区四:塑料制品都属于其他垃圾。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比如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橡胶及橡胶制品,都属于可回收物。
误区五:速冻饺子、豆腐包装盒,都是厨房里产生的垃圾,当然是厨余垃圾。一次性餐具、食品包装袋都归类“其他垃圾”。另外,用过的餐巾纸、卫生间的纸,还有抽过的烟头、旧衣物,也属于“其他垃圾”。
误区六:吃完的花生壳算其它垃圾。吃完的花生壳应该算厨余垃圾。家里用剩的废弃食用油,也归类在厨余垃圾。
误区七:残枝落叶算其它垃圾。残枝落叶及家里开败的鲜花属于“厨余垃圾”,而尘土属于“其它垃圾”。
三、你提问我回答
1.为什么要提倡垃圾分类?
①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达1.5亿吨,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现在中国668个城市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1/4的城市已经无地可填。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②相较于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的垃圾处理方式,回收再利用无疑是垃圾处理的最佳理想模式。但是最大程度实现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第一步就是分类。从垃圾的源头进行减量和分类利用,始终是学界公认的垃圾问题真正出路。在垃圾管理体系中,垃圾焚烧处在金子塔的最底层——与垃圾填埋并属于末端处置,塔尖是著名的垃圾处理3R原则——减量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归根结底,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最佳途径。缺点:回收点分散,回收方式简单粗放,资源再生体系不完整。
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垃圾分类在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已成常态,具有完备的垃圾回收配套设施、细化的垃圾分类标准等成功经验,为我国顺利开展垃圾分类提供了借鉴参考。
2.垃圾分类为什么从可再生资源回收着手?
①据统计,目前中国97%的城市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在250亿到300亿元,而若回收利用,则可以创造出2500亿元以上的产值。这说明,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利用价值潜力巨大。
②垃圾分类是一项民生基础性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成功推广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从可再生资源回收着手是联合垃圾分类主体各方的最佳突破口。
③从可再生资源着手,用经济手段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而回收的可再生资源通过企业产业化运营,产生的经济效益既为企业成功“造血”,同时也为实施经济激励手段的可持可行性和长效性提供保障,让更多居民享受垃圾分类带来的各种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分类。